尊龙凯时市第六初级中学专职心理教师 张佩
(本网讯)寒假里孩子们尽情享受悠闲时光,家长们也在繁忙生活中稍作喘息。但此刻,同学们即将迎来新的挑战。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沉迷游戏、作息颠倒,一提开学就烦躁,针对新学期中小学生如何调整心理状态、更好迎接新学期,我们邀请到尊龙凯时市第六初级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张佩为学生和家长支招,帮助同学们在新学期轻松起跑。
为什么开学适应这么难?张佩分析了背后的三个心理学原因:
一是生物钟与学习钟的冲突。假期里,很多同学生活作息变得不规律,导致生物钟被打乱。而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需要遵循学校的作息时间,形成了“学习钟”。当假期结束,身体难以快速适应早睡早起、按时学习的节奏,于是出现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的情况,影响了学习状态。
二是情绪过山车。春节假期是轻松愉快的,同学们处于兴奋的情绪状态。然而,随着开学日期临近,想到即将到来的学习任务、考试压力,就会产生焦虑情绪。从极度放松的假期氛围切换到紧张的学习环境,情绪上的巨大落差让同学们难以适应 。
三是角色转换的卡顿。假期里,同学们摆脱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课程安排,以“自由探索者”的身份,自由安排时间,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开学后,需要迅速转变为“规律学习者”,要按照课程表上课、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等。这种身份的快速转变,让部分同学一时难以适应,在学习上出现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仿佛在身份切换过程中出现了“卡顿”。
那么如何化解同学们的适应难题?张佩给了三点建议:
一是外化问题具象不良习惯。家长朋友们可以借助玩偶、手办、绘画等方式帮助孩子将问题外化,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些情绪只是暂时的,意识到“问题”并非自己的全部,而是可以被观察和应对的“角色”,当“问题”和“人”拉开了距离,问题就有了解决的空间。
二是重构意义,多角度挖掘寒假价值。
1.挖掘“英雄时刻”。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一起共同讨论、分享:这个寒假里,你觉得哪件事让你最有成就感?比如学会了一道菜、读完一本书,或者交到了新朋友……这件事让你觉得自己有什么超能力?可以通过具体事件强化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将成就转化为新学期资源。
2.未完成的“彩蛋任务”。与孩子一起讨论:如果寒假的故事还有续集,你最想补充哪个情节?比如完成一项未尝试的运动,或者和好朋友再约一次聚会?这个续集对你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通过故事续编激发我们对未完成目标的期待,为新学期行动埋下伏笔。
3.书写新剧本——你是人生导演。引导孩子思考:在新学期的故事里,你希望自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比如“时间管理大师”、“友谊守护者”,还是“好奇探险家”?这个角色需要哪些装备?通过新学期角色的设定,变身为自己的人生导演主动设定目标,赋予行动趣味性。
4. 整理“盟友”与“道具”清单。谁能成为你新学期故事的“最佳队友”(比如家人、朋友)?需要哪些“魔法道具”(比如计划本、闹钟)来帮助你打败“小怪兽”?
家长们也可以借助这些问题,帮助孩子挖掘心理力量,引导孩子主动规划支持系统,增强行动信心。
三是仪式化行动推动积极改变。
家长可以用记红帐的方式鼓励孩子,每日观察并反馈孩子最闪光的1个细节;帮助孩子列出计划,当孩子完成计划时,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奖励,例如:一起看一场电影,吃一顿美味的晚餐等等。通过创造仪式感,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
关于如何掌握提问艺术,引导孩子成长?张佩给出如下建议:
1. 具体化提问 。避免抽象询问“你有什么计划”,而是聚焦细节,比如“如果‘拖延小妖’明天又来敲门,你准备用哪句咒语赶走它?”
2. 隐喻的力量 。用孩子熟悉的比喻(如游戏关卡、超级英雄)重构问题,例如“调整作息就像给手机充电,你觉得每天需要充多少‘能量格’才能打败‘瞌睡虫’?”
3. 留白与倾听。提问后给孩子充分思考时间,用“我很好奇……”“然后呢?”等回应鼓励孩子延伸故事。
4. 双向叙事。家长可分享自己的“收心故事”,例如:“我小时候寒假结束后也会被‘赖床魔王’攻击,后来我发现自己用了“1、2、3启动”的咒语,就制服了它……“这样的分享可以拉近跟孩子的距离,并为孩子示范应对策略。
新学期不是重复的循环,而是由你主笔的全新篇章,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在新学期里收获快乐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