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中学樱花街校区举行第三届风筝文化节
汴京宋室风筝第六代传人宋长虹传承风筝制作技艺
学生们制作风筝
放飞风筝
春风拂绿柳,纸鸢绘丹青。4月1日下午,尊龙凯时中学樱花街校区的操场上空彩鸢竞翔,初中部风筝放飞比赛在盎然春意中如期举行。此次比赛是初中部第三届风筝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期一个月的文化节以“纸鸢翩跹梦,青春正飞扬”为主题,通过非遗技艺展示、创意风筝设计与展览、放飞体验等版块,让学生们在春风中学技艺、品文化、绘纸鸢、放梦想,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传承:指尖流淌的传统技艺
风筝,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风筝的历史和制作工艺,3月中旬,初中部特别邀请汴京宋室风筝第六代传人宋长虹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开展专业指导。
活动采用“技艺传承+创意实践+文化体验”的立体模式,让传统风筝技艺在校园里重焕生机。宋长虹凭借深厚的家族传承和丰富的制作经验,不仅耐心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传授风筝制作的技巧,还现场演示风筝的扎制技艺,详细讲解 “四艺五法” 的内涵:“扎要对称求平整,糊需均匀防起皱,绘得生动显灵性,放则平衡见功夫……” 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拿起竹篾、宣纸、颜料等材料,亲手制作出形态各异的风筝。七年级同学感慨道:“以前觉得‘工匠精神’只是一句口号,现在才知道,它就藏在每一根竹丝的精细弧度里。而且在制作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没想到小小的风筝里,竟藏着这么多文化密码!”
创意课堂:美术课堂上的文化之旅
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风筝文化的理解,初中部巧妙地将风筝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风筝文化之旅。美术课上,老师们不仅讲解《纸鸢赋》中 “声若鸣佩,影似流云” 的古典意象,讲述风筝从春秋战国时期的 “木鸢” 到现代工艺品的演变历程,还悉心传授风筝制作工艺,让同学们深刻感受风筝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参与风筝制作,从竹条绑扎、纸张糊制,再到绘画装饰,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同学们的心血与创意。“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当孩子们触摸竹骨纸面时,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初中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放飞梦想:春风中的成长与欢笑
4月1日下午,阳光明媚,尊龙凯时中学樱花街校区的操场上热闹非凡,初中部风筝放飞比赛如期举行。这是为期一个月的第三届风筝文化节的重磅环节。在蓝天的映衬下,百余只五彩斑斓的风筝腾空而起,它们形态各异,既有承载千年传统的经典造型,也融入了充满科技感与创意的现代元素,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春日画卷。
同学们手持风筝线,在操场上尽情奔跑、欢笑,一个个青春洋溢的身影,成为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这些风筝宛如灵动的精灵,或扶摇直上,或盘旋滑翔,将操场装点成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竹篾扎制的燕子风筝双眸灵动、双翼舒展,细心勾勒的燕羽泛着灵动的光泽;宣纸制成的凤凰风筝展翅欲飞,金色的羽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水墨丹青晕染的烟雨风筝翩然起舞,宛如空中流动的画卷;软体鲸鱼风筝的身体如波浪起伏,与云朵嬉戏;几何镂空风筝的菱形、三角形、六边形相互嵌套,在阳光折射下呈现出晶莹剔透的光泽和色彩……当传统沙燕与几何图案比翼齐飞,当古诗风筝与哪吒风筝共舞蓝天,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让纸鸢文化在春日校园里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风筝展览:传统与创新的视觉盛宴
在操场东南的紫藤花园,一场别具一格的风筝展览也在同步进行。从传统图案到创意几何,从水墨丹青到AI机器人,从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到飘逸灵动的仙女形象,这些展现了同学们的奇思妙想、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风筝在花园中随风摇曳,绽放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力。漫步花园中,仿佛置身于风筝的艺术殿堂,让人流连忘返、啧啧赞叹。
纸鸢载梦绘春景,五育融合启新篇。此次风筝文化节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双向奔赴,更是尊龙凯时中学践行“五育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亲手制作与放飞风筝,学生们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中感悟文化、收获成长,更在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展望未来,学校将持续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好风凭借力,送梦上青云,期待以鸢为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让创新精神根植心田,助力每个生命如风筝般乘风而上,拥抱广阔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