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中国区)官方网站

    我的教育通行证|loading...
    教育云应用
    无障碍浏览 尊龙凯时APP
    精华博客
    • 这节作文课,让孩子们从“写不出”到“
    • 课堂上的“小插曲”
    • 当“错误”成为通行证
    • 温故知新 复习保鲜
    • 简游开封
    • 常回家看看
    • 邂逅王城牡丹,共赴春日之约
    • 回不去的童年
    推荐作文
    • 读马伯庸先生《长安的荔枝》苏心悦
    • 苔痕里的春天黄灏宸
    • 有志者,事竟成郑雨菲
    • 翻过那座山苏心悦
    • 那一刻,我真的长大了!李若滢
    • AI绣山河 人文引经纬苏心悦
    • 懂得王琸珺
    • 母亲的爱从未改变王琸珺
    • 那抹绿色王琸珺
    • 一件令我愧疚的事王琸珺
    • 希望郑雨菲

    重新审视AI时代教师的价值

    2025年04月25日 08:46 中国教育报
    扫码可在移动端浏览

    ■ 至少在目前,AI并未取代人类所有的工作,并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

    ■ 一旦涉及或进入无法模式化的精神世界,人的劳动便很难被取代,这恰恰是教师被需要的原因

    AI是否可能取代人类的一切工作?似乎有这种趋势。自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是心智与脑力延展、肢体与体力解放的过程。

    比如,石器时代工具的发明与火的使用,让人类的徒手劳动被取代,如用石斧砍伐树木、用骨针缝制衣物,显著减少了体力消耗;同时,通过打磨石器、制造工具,人类的空间认知水平等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到了工业革命时代,对蒸汽机原理的探索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标准化的生产要求精密设计与流程管理,极大促进了人类脑力的发展;而纺织机、蒸汽机取代手工劳作,工人得以从重复体力劳动转向机器操作,获得了体力的解放。到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拓展了人类的记忆与计算能力,全球知识共享打破了个体认知极限,人类智力发展再次飞跃,体力获得更大程度上的解放。

    如今,我们可以借助机器人完成高危作业(如深潜、焊接),用无人机配送替代人力运输。可以说,从石器到芯片,人类通过技术将脑力外化为工具、算法与系统,将体力外化为机械、能源与自动化。每一次革命既是对认知边界的突破,也是对身体束缚的松绑,最终实现“有限肉身”向“无限可能”的跃迁。

    而AI出现之后,这种跃迁似乎已经逼近极限——不仅做饭、洗衣、驾驶等可以被机器人代劳,甚至人类的精神创造也可以被AI替代。比如,DeepSeek写的律诗、绝句和词,令许多当代人自愧不如;GPT-4可生成符合语法和情节结构的短篇小说,甚至硅基诗人(由AI或算法驱动的创作系统)曾入围日本一个文学奖的初审。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还在继续不断升级的AI将来还有什么不能做?试想一下,如果将来有一天AI能够替人类做所有的事,人类是不是就进入了幸福的最佳境地?恰恰相反,到了那时,人类很可能进入了被“喂养”的时代——什么都不需要操心,更不需要劳作。然而,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隐忧。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劳动,并且人的劳动是有意识的自觉劳动。试想,如果有一天,除了极少数操作AI技术的人,绝大多数人都不再被需要,从社会属性角度看,人类便退化成了一般动物。同时,当人类不再劳动,不需要为别人创造价值时,人本身的属性也就消失了。在AI迅速发展的今日,我愈发理解“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些话的含义。我们赞美劳动,赞美为他人付出,远不止歌颂一种无私奉献的“美德”,而是在认同人的价值和人存在的意义。

    万幸的是,至少在目前,AI并未取代人类所有的工作,并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具体到教育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教师的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了教育变革的进程,学习数据分析、考勤与成绩管理等都可以交由AI来完成。然而,一旦涉及或进入无法模式化的精神世界,人的劳动便很难被取代,比如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育的创新与反思等。这些都是目前AI所欠缺的,也恰恰是教师被需要的原因。

    再说通俗些,如果我们将教育仅仅定义为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相关的记忆、刷题、实验、分析、推理……那么这一切都不必由教师来做,AI可以更快捷、更精确、更完美地实现。可是,当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找不到方向,因为个子不高而自卑,因为思考人生和世界而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就算他能够将问题输入人工智能软件而得到文字答案,但心病依然难以消除。这时,他需要的是教师理解的眼神、和蔼的笑容、亲切的聊天、温馨的抚慰、真诚的建议、暖心的鼓励、热切的期待……这份温度显然是AI难以具备的。

    情感对情感的唤醒、思想对思想的点燃、品格对品格的铸造、精神对精神的引领……这是教师在AI时代的价值,也是教师不可替代的原因。

    突然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句话:“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愈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这种“依恋之情”正是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它只能产生于人与人之间,而绝不可能发生于AI与人之间。

    距第一次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已经过去40多年了,我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理解它。

    (作者李镇西系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

    文: 责编:樊亚蕾 | 打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闻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001 - 现在 版权所有:尊龙凯时信息网 地址:尊龙凯时市南阳路314号    豫ICP备10019805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1-639510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zedut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