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虽然AI能快速给出解题思路,但过度依赖会削弱自主思考能力
每年开学季,假期作业“赶工潮”都备受关注。据媒体报道,开学前夕,不少地区学生和家长各显神通,上演了寒假作业“赶工大片”。除了家庭协作组、托管班等传统办法外,今年又新增了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
对于假期赶作业,家长的科学引导至关重要。表面上看,这是对任务完成效率的追求,实际上却是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长期投资。在假期作业管理模式迭代中,家长的角色转型十分必要。传统意义上,家长是孩子假期作业的“过程监督者”,全程紧盯作业进度、质量,甚至亲自上手代做手工。这种方式会使孩子产生依赖,自主规划能力被削弱,从而错失很多锻炼及试错机会。正如面对小学生的手工创意作业,全家齐上阵,而孩子只是简单参与,看似高效完成了作业,实则让孩子错失提升动手能力的机会。如今,学校“日日清”机制的推行和AI技术的应用,为家长角色转型提供了契机并提出了新要求。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日日清”机制下按时完成作业,就逐渐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有的家长利用AI工具辅助孩子学习,从知识传授者变为资源协调者,帮助孩子更好利用资源、提升学习效果。
在“日日清”机制的启示下,家长可以着重培养孩子时间管理、任务分解等能力。比如,在未来的假期计划中,根据作业总量和假期天数,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假期作业计划表。将作业按照科目、任务量和时间节点进行分解,每天完成一个小目标,逐步完成大任务,从而有效避免临近开学才开始赶工的情况。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家长要适时地放手,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孩子独立去执行,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当然,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家长要保持适度关注,及时了解孩子在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科学使用AI工具。如今,DeepSeek等AI工具已逐渐融入孩子的学习场景,成为假期作业等任务中的重要辅助手段。面对这一趋势,家长不能也难以一味禁止孩子对AI工具的使用,而是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虽然AI能快速给出解题思路,但过度依赖会削弱自主思考能力。因此,家长需要引导孩子科学使用AI工具,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具体来说,孩子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问题是什么,而不是盲目地向AI提问;其次,从AI提供的大量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最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独立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过程,孩子不仅能实现工具的高效使用,还能在技术的辅助下保持自主学习的能力,避免陷入思维惰性、将技术当作依赖的拐杖。
如今,新学期已至,孩子们又长了一岁。随着孩子认知与能力的发展,家长应避免过度干预,让孩子在探索与挑战中学会自我管理。在低学段,家长可以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分解任务、制订计划,比如在手工作业中提供步骤分解的引导;到了高学段,则应鼓励孩子自主研究、提问与验证,家长仅在关键时刻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这种教育支持的动态撤离策略,意味着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发展阶段,逐步减少对孩子的辅助。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将“赶工焦虑”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契机,引导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从“日日清”走向“自主清”,实现从“赶作业”到“自主学习”的转变。
(作者:朱红,系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